2019下半年广东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 时间:
- 2019-11-14 15:21:45
- 作者:
- 朱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广东教师资格证报名
1. [答案]A
2. [答案]B
3. [答案]C
4. [答案]C
5. [答案]C
6. [答案]A
7. [答案]A
8.[答案]C
9.[答案]D
10. [答案] A
11. [答案] C
12. [答案] B
13. [答案] C
14. [答案] D
15.[答案] B
16. [答案] D
17. [答案]A
18. [答案] D
19. [答案] B
20.[答案] B
21.[答案] D
22.[答案] C
23.[答案] D
24.[答案] C
25.[答案]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 [答案] (1) 有性
(2) A
(3) A、B
(4)胚胎移植
[解析] (1)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者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三亲”婴儿培育过程中,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2)受精卵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的细胞质,即A细胞的细胞质;
(3) “三亲”婴儿的遗传物质绝大部分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还有少量来自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即A、B细胞均有为“三亲”婴儿提供遗传物质;
(4) “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使用的生物技术有核移植、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27. [答案] (1)烟草浸出液浓度24h 杀虫率平均数
(2)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不断升高,杀虫率也随之逐渐升高
(3)在烟草浸出液浓度为20%到50%之间按- -定浓度 梯度设计多个实验组,其他条件保持一致且适宜,按题目表格中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以杀虫率平均数为指标确定最适浓度。
[解析] (1) 自变量是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是被操纵的。因变量是由一些变量变化而被影响的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故在本题中自变量是烟草浸出液浓度,因变量为24h杀虫率平均数;
(2)根据表格可以看出,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不断升高,杀虫率也随之逐渐升高;
(3)探究最适浓度一般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设置一定浓度梯度, 逐个对比因变量,确定最适浓度。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 [答案要点]
(1)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技能包括观察、分类、测量、推论、预测、交流、解释数据、实验等。观察技能指利用五种感觉一视、听、味、嗅、触和一些工具来观察事物和自然现象;
推论是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过程,它是根据以前收集的数据或信息对物体或事物做出合理的推测和推断。材料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产生近视的可能原因,并作出假设,这一过程中主要用到了观察技能和推论技能。(4分)实验技能是进行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以及表达、交流;测量技能是运用适当工具进行度量,利用熟悉事物做度量标准显示结果;解释数据技能是组织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交流技能是应用适当的工具和技巧将有关资料或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清楚、准确和全面地表达出来。
材料中,学生根据假设制订探究计划,并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和记录,再通过分析和对比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学生分组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近视形成的原因,并结合生活体验交流预防近视的措施,用到了实验技能、测量技能、推论技能、解释技能以及交流技能等。
(6分)
(2)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一般过程包括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组织讨论、总结归纳等。
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也是探究性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整个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上述材料中,教师先统计班级戴眼镜学生的入数,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是什么时候最戴上眼镜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学生创设了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4分)接着,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先解决视觉的形成过程这一前置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核心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产生近视的可能原因,并做出假设,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和
评价,引导学生完善假设。(4 分)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学生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再根据计划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和记录,通过分析和对比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实验结果,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学习的结果和心得(2分),实现了对“近视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问题的实质解释,及预防近视这一健康教育,完成了探究性教学。
29. [答案要点]
(1)根据材料,该教师反思了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钻研吃透了教材;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重点、难点、易混点是否把握; (4) 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是否合理。(2 分)
②反思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是否得分;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否随意;激趣导入,课堂评价,激励语言是否适时得体;训练、巩固、熟记的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到位。(3 分)
⑧反思教学手段:是否根据教学需要使用教具,是否演示操作,直观教学,是否制作课件,创设情景,给学生以兴趣的对知识理解加深。(3 分)
④反思教学顺序: 教学程序是否合理;环节是否紧凑相扣;过渡语言是否自然恰当。(2分)
⑤反思教学效果: 学生当然检测优秀率、及格率如何,是否存在过差率。(2分)
总之,自己一切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可以反思。又如何反思呢?把自己的思考与他人的想法进行比照,把自己的专业行为与他人的专业行为进行对比,把自己成功的地方写下来,把自己失败的方面也记下来,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整理、分析,就是有意义的反思。
(2)①教学反思来源于我们对教学的认识和思考,它要求我们把平时自发产生的对教学的思考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同时它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新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3 分)
②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教师不断的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且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实现高效的教学。(3 分)
③教学反 思也是我们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做反思型的教师可以提升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没有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不配为人师表。(2 分)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反思能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在追求高效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反思的教师注定是一位不断向着大师靠拢的教师,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并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
30. [答案要点]
(1)
(2)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台湾地震相关图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人们在地震中受伤并大量出血,这时,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救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投入新课学习。这样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和主动性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分)
二、探索新知
1、播放临床血型鉴定的视频,同时创设情境:班上某同学在见义勇为时大量失血,他的好朋友要为他献血的场景(依次展示他们的照片),从而引入模拟实验;
2、教师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尝试探讨实验原理与过程,随机请学生自由发言并给与表扬鼓励。随后教师总结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教师演示实验操作(鉴定该同学血样) ;
实验原理: ABO血型系统中分为四种血型,四种血型红细胞上带有不同凝集原,血浆中带有与自身不同的凝集素。当同种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时结合,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可以利用凝集现象进行血型的鉴定。
实验步骤:先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滴入“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再分别滴入需要鉴定血型的病人的血液,观察有无凝集现象.最后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明确实验原理,观看教师演示,分组合作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安全问题。学生完成试验后与相邻小组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填写实验报告。(相邻小组检验的是不同血型的血样)组内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12分)
三、巩固练习面
教师大屏幕呈现两道关于血型鉴定的练习题,以抢答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巩固学生的新知。(2分)
四、课堂小结
教师随机提问同学:“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小结。(2 分)
五、布置作业
在课堂结束之前我会安排学生完成以下开放性任务:回去调查家庭成员血型,并作统计分析。(1分)
点击继续阅读>>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广东教师考试信息”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