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广东教师资格网! 本站为广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民间交流网站,教师资格证官网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eea.gd.gov.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020-87563307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广东省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

时间:
2018-09-21 17:09:25
作者:
万老师
阅读:
来源:
广东教师资格证报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杜威

  C.格塞尔

  D.孟子

  3.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价

  C.道德行为习惯

  D.积极的道德情感

  4.“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  )。

  A.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

  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6.在德育过程中,李老师以表扬、激励为主,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  )

  A.长善救失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7.老师不准吵闹的学生下课时间到外面玩,并要求其抄一段课文,如抄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  )。

  A.连续强化

  B.间歇强化

  C.正强化

  D.负强化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的规律。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昨天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这样容易混淆interest的词性,这属于(  )。

  A.前摄促进

  B.倒摄促进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认知方式

  B.发散型认知方式.

  C.沉思型认知方式

  D.场独立型认知方式

  11.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12.学期末的期末考试,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属于(  )。

  A.安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3.教学中使用地球仪做教具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14.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访谈法

  15.“前怕狼,后怕虎”这种冲突矛盾是(  )。

  A.多重趋避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趋冲突

  16.学校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创建花园式校园,以培养学生品质的方法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服教育法

  D.生态教育法

  17.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贝尔

  18.下列对教学反思的意义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教学反思”承载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B.“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C.“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智者.避免被学生愚弄

  D.“教学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师团队建设

  19.我国近两年倡导的学习化社会。这一理想主要体现了(  )。

  A.制度化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正规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20.如果试卷编制的不好,会影响对不同考生水平或能力的判断。这说明试卷的(  )不好。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22.教学过程中贯彻赢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23.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李老师在教《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李老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

  (1)对李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8分)

  (2)结合材料谈谈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12分)

  25.材料: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问题:

  (1)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学生观的理解。(10分)

  (2)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李老师在教《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李老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

  (1)对李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8分)

  (2)结合材料谈谈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12分)

  25.材料: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问题:

  (1)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学生观的理解。(10分)

  (2)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3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26.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剐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本文的寓意是什么?(10分)

  (2)以小学低年段学生为教学对象,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揭示寓意的教学环节。(20分)

  27.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杜威

  C.格塞尔

  D.孟子

  3.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价

  C.道德行为习惯

  D.积极的道德情感

  4.“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  )。

  A.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

  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6.在德育过程中,李老师以表扬、激励为主,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  )

  A.长善救失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7.老师不准吵闹的学生下课时间到外面玩,并要求其抄一段课文,如抄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  )。

  A.连续强化

  B.间歇强化

  C.正强化

  D.负强化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的规律。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昨天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这样容易混淆interest的词性,这属于(  )。

  A.前摄促进

  B.倒摄促进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认知方式

  B.发散型认知方式.

  C.沉思型认知方式

  D.场独立型认知方式

  11.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12.学期末的期末考试,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属于(  )。

  A.安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3.教学中使用地球仪做教具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14.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访谈法

  15.“前怕狼,后怕虎”这种冲突矛盾是(  )。

  A.多重趋避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趋冲突

  16.学校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创建花园式校园,以培养学生品质的方法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服教育法

  D.生态教育法

  17.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贝尔

  18.下列对教学反思的意义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教学反思”承载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B.“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C.“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智者.避免被学生愚弄

  D.“教学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师团队建设

  19.我国近两年倡导的学习化社会。这一理想主要体现了(  )。

  A.制度化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正规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20.如果试卷编制的不好,会影响对不同考生水平或能力的判断。这说明试卷的(  )不好。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22.教学过程中贯彻赢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23.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李老师在教《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李老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

  (1)对李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8分)

  (2)结合材料谈谈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12分)

  25.材料: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问题:

  (1)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学生观的理解。(10分)

  (2)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李老师在教《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李老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

  (1)对李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8分)

  (2)结合材料谈谈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12分)

  25.材料: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问题:

  (1)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学生观的理解。(10分)

  (2)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3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26.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剐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本文的寓意是什么?(10分)

  (2)以小学低年段学生为教学对象,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揭示寓意的教学环节。(20分)

  27.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10分)

  (2)若指导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5分)

  (3)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新授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美术术语中的冷色调和暖色调?(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专家解析:学校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尤其是通过课程与教学活动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答案】A。专家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强调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答案】D。专家解析: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道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4.【答案】B。专家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人手。表达了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5.【答案】A。专家解析:形象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是对声音形象的记忆。

  6.【答案】C。专家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在德育过程中要做到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7.【答案】D。专家解析: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也被称为逃避制约或逃避惩罚的反应。

  8.【答案】D。专家解析: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9.【答案】D。专家解析:倒摄抑制指的是后学习的知识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10.【答案】B。专家解析: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11.【答案】A。专家解析: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12.【答案】C。专家解析: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13.【答案】B。专家解析:地球仪是直观教具,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14.【答案】B。专家解析:观察法是借助仪器或者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研究。

  15.【答案】B。专家解析:双避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16.【答案】B。专家解析: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所述属于环境陶冶。

  17.【答案】B。专家解析: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

  18.【答案】C。专家解析:教学反思有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有助于促进教师团队建设;有利于教案的改进;为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不是为了让教师避免被学生愚弄。

  19.【答案】D。专家解析:前制度化教育只有教育实体,制度化教育出现了学制,非制度化教育强调让教育走出学校的围墙,活到老学到老。

  20.【答案】D。专家解析:考生的不同水平不易区分,说明试卷的区分度不高。所以选D。

  二、简答题

  21.【专家解析】

  (1)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2)客观性原则。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3)有效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讲究效果。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如何。

  (4)可接受原则。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

  (5)冷处理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那么处理事件就会顺利得多。

  22.【专家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3.【专家解析】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如下: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三、材料分析题

  24.【专家解析】

  (1)李老师对家庭作业的设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李老师打破了教师权威的观念,当学生提出质疑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探索,维护学生宝贵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

  第一,作业布置要有目的性。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检测与补充,要充分体现重点。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认真地筛选,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把那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陈旧过时的作业“砍”掉,力求少而精,使学生能“以一当十,举一反三”。

  第二,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种差异贯穿了教育教学的始终。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此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第三,布置作业要力求新颖性。家庭作业是教师强化学生学法的好方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力求新颖性。在设计时讲究其形式多样化,在不同形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第四,布置作业要有综合实践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25.【专家解析】

  (1)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要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过程。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教师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他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首先,创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并有意识地创设师生、生生和谐、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再次,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材料中的主持人,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

  四、教学设计题

  26.【专家解析】

  (1)本文的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能像青蛙那样,因为眼界小、见识少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而要站得高、看得全面。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实际,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养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看得全面的思想。

  (3)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图文结合.细读全文

  学生齐声朗读第一句话,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设计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然后用课件展示青蛙和小鸟位置的图片。

  A:让学生读剩下的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对天空大小不同看法的句子。

  B:让同学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并理解“大话”和“无边无际”的意思。

  C: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青蛙的话要用自信傲慢的语气.而小鸟的话要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D:分角色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语气的不同。

  二、齐声朗读。感悟第三次对话

  A: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B:动手实验:学生用纸筒看天花板,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学生做实验有感而发,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实验:其实我们用纸筒看天花板,和青蛙在井里看天是一样的。要想看到大的天花板,就得摆脱纸筒的限制,把我们的视野放大,看得更远,见得更多。

  C: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的朋友,你会跟小青蛙说些什么呢?

  用以下四个问题引导学生:

  a.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

  b.它们俩谁说得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c.青蛙为什么会错?

  d.你从这篇文章中学习到了什么样的道理?

  通过这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7.【专家解析】

  (1)长方体及其特征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也都相等。

  (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增强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②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3)新授环节

  ①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说明: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作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作顶点)。

  再次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说一说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先用手摸,然后再给出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从整体上明确概念,建立起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有效联系。)

  ②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A.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

  B.交流汇报

  教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

  (预设)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我用剪刀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我测量了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相等的。

  (教师板书“相对面相等”)

  教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12条棱。

  教师: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学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板书“相对棱相等”)

  教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

  C.完善表格并小结

  教师:请你把教材第28页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课件演示。)

  教师: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了概念,再进一步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研究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学生亲身感知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③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A.提出概念

  教师: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有三条棱,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概念)

  出示两个长方体(相同长方体两种不同的摆放位置),你能指着说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

  B.给棱分类

  根据这个知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呢?(同一个顶点出发的长宽高为一组,可以分为4组)

  ④做一做,并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A.按教材要求做一做

  B.交流.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教师: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预设)学生:(1个、2个、3个)都是长方形的。

  学生:不对,从我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课件演示直观图)我们在出示长方体的直观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常常把其他各个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教师课件出示立体图,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教给学生识图的方法。)

  28.【专家解析】

  (1)冷色调:冷色调是给人以凉爽感觉的青、蓝、紫色以及由它们构成的色调。不同的色调给人不同的视觉。暖色调:桔红、黄色以及红色一端的色系,总是和温暖、热烈等相联系,因而称之为暖色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了解暖色、冷色知识,体验暖色、冷色带来的感受,色彩审美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动手体验、欣赏认识冷暖色及其带给人的感受,色彩感知力与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根据色彩的冷暖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目的和说明
情境导人
 
 
第一课时:暖色 
感知暖色 
1.(教师身着暖色系服装走进教室) 
师:老师的衣服漂亮吗?这种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生:温暖。 
师:还有哪些颜色也给你这样的感受?你能说出来并画出来吗? 
展示并总结:这些给我们温暖感受的颜色就是暖色。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画一画生活中的暖色。
从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暖色. 
了解暖色的特点。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目的和说明
交流探究
 
 
寻找暖色: 
1.在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2.什么场合使用暖色? 
3.马蒂斯《红色的房间》运用最多的是什么颜色?画中有冷色吗? 
整幅画给你什么感受?作者用色彩表达了什么? 
感受冷色: 
1.欣赏晴朗天空的图片。 
你会用什么颜色表现天空? 
2.欣赏图片“冬Et的天空”.图片中都有什么颜色?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出示色相环,这些颜色都是冷色。
体会冷色的色彩美感。
 
 
演示探究
 
 
暖色联想: 
1.(出示范作)老师刚才和你们一起用暖色随意化了一些线、点和图形.你觉得他们像什么? 
教师就学生联想进行添画。如:植物类、建筑类、动物等。 
2.你的画面能使你联想到什么呢?请你添一添,运用暖色画一幅画。 
冷色印象: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 
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趁色彩没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学生通过尝试探究,感受调色时颜色在纸面上发生的变化。
教师将有创意的学生请到前面演示,鼓励他们继续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欣赏提升
 
 
高更、梵高的作品欣赏,总结暖色带给人的感受温暖、热烈、喜庆。 
冷色点彩欣赏 
1.欣赏《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这幅画有什么特别? 
这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修拉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绘画技法点彩法。 
2.介绍修拉与点彩画 
初试点彩 
欣赏冷色的图片.谈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 
总结:冷色给人的感受是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开阔学生思路,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掌握冷色的表现方法。
 
 
联想创作
 
 
作业要求: 
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调冷暖色, 
画在画纸上。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 
提醒学生注意:调色时,颜色和水的比例变化和自己在颜色变化中所感受到的新的收获和发现,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使学生发现蜡笔、彩笔、水粉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拉进色彩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将色彩运用于生活之中,用色彩美化自己的生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明确作业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目的和说明
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说出感受或进行评价。 
3.给同学作品提些建议。 
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1.分析演示油画棒与水粉结合的点染方法。 
2.我们还可以怎样进行点染? 
还可以运用什么样的纸? 
尝试一下,会有怎样的效果。 
3.学生运用冷色表现完成一幅风景点染画。 
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谁运用的方法最特别? 
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创新地使用材料,运用色彩,丰富表现方法。
 
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可以通过冷暖色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拓展学生运用知
 

点击继续阅读>>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广东教师考试信息”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二维码已过期,请重新刷新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 >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